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党和国家对涉水问题研究高度重视,相继提出了“十六字”新时代治水思路、推出五大重大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对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和新任务。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整合校内各类高端涉水平台,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高端智库”全链条整合创新。
一、单位简介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校内简称“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是学校围绕国家、行业涉水需求,开展以水为核心、以跨学科为手段的有组织科研实体机构。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与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合署办公。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16个学校内设涉水研究院/中心挂靠bat365在线官网登录。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5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2007年6月通过验收。2013、2018年连续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通过实验室重组为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整合优势资源,汇聚高层次人才,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打造我国在水灾害防御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科研基地。实验室设立“洪旱灾害演变与预报预警”、“水动力系统调控与河湖复苏”、“水工程灾变机制与防控”三大研究方向。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校内简称“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水资源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组建,法人实体为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洪旱灾害防治与风险调控”、“水工程智能低碳建设与智慧运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四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验证与咨询服务等。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校内简称“长江院”)建于2019年6月,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起成立。研究院的战略定位:面向国家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流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高端智库,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整合科研平台优势,集聚人才资源,加强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和学科建设,搭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内设“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和绿色发展战略”六大研究方向。
二、引才优势
(1)人才引进快速通道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为提升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能力,引导科研创新团队聚焦学科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秀人オ,专门制定出台了《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引进科研人员聘用办法》,设立引才绿色通道,简化引进流程,加快引才速度。
(2)极具竞争力的优厚待遇
学术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3)出色的科研平台
(4)一流的学科实力
水利工程学科入选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 A +
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整体发展水平总体情况为“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
水利工程学科辐射带动能力强,形成了水利、土木、环境、人文社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格局
(5)优质的工作环境
可提供面积充足的实验和办公用房,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急需研究方向可团队整体引进)
三、专业需求方向
学术型人才
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和绿色发展战略、流域综合治理、水灾害防御、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孪生水利等方向。
应用推广型人才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务、沿海开发与保护、一带一路水资源、生态工程、河流综合治理、调水工程、软土工程、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向。
四、引进人才岗位需求
【学术型人才】
(1)教授(研究员)
讲座教授
中国工程院或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国际学术组织要职人员。
学科领军人才
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具备组建并带领团队在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科技创新,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能力的领军人才。
教授
“四青”人才;承担过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具有承担重大项目或产出重大成果能力的成熟型人才;获得过具有显示度的国内外科技奖励者。
(2)青年教授
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经历;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3)副教授(副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经历;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4)青年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较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5)讲师(助理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较著名高校;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应用推广型人才】
(1)首席研究员岗位
一般应在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担任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职位。
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前瞻和预见能力,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领域国家战略需求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或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独立带领团队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能带领团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特殊关键人才一人一议。
(2)研究员岗位
具有博士学位。
一般应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担任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相当水平。
具有系统的本专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及前沿技术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本学科领域有独立带领团队开展工作经验。
主持1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某一领域区域规划,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某一专业技术工作;或在发明创造、自主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力突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业内专家公认。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咨询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版权、奖励等可评价的业绩。
(3)副研究员岗位
首聘时年龄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硕士及以上学位。
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具有相当水平。
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开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专业技术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原则上在本专业领域累计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参加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某一领域区域规划的编写或科研、开发以及咨询等科技服务项目工作;或参加过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某一专业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在发明创造、自主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力较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业内专家公认。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咨询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版权、奖励等可评价的业绩。
(4)助理研究员岗位
首聘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原则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熟悉相关领域专业基础理论,关注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所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对本专业技术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和较好的科研发展潜力。
五、应聘程序
所有岗位常年招聘,欢迎报名加入。
1.报名
应聘申请人将申请资料投递邮箱:20220174@hhu.edu.cn。(抄送至job@cingta.com)
申请人将应聘申请表电子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PDF扫描件打包发指定邮箱,邮件名称格式:姓名+应聘岗位+手机号(备注:学术型/应用型)。
2.资格审查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根据申请人履历情况、研究成果及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资格审查。
3.面试
通过审查的候选人,将受邀参加面试环节。
4.入职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
六、应聘申请材料
有意应聘者,请如实提供以下材料。应聘过程中如发现提供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一经查实,取消其应聘或录用资格。
1.填写申请表,详见附件1、附件2;
学术型 应用型
2.学历学位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明复印件;
3.申请表中列举的所有研究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等证明的复印件;
4.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代表性著作的封面、目录等,其它证明个人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的有关资料。
七、联系我们
陈老师(学术型)
联系方式 +86-25-83772097
电子邮箱 jie.chen@yicode.ac
刘老师(应用型)
联系方式 +86-25-83787840
电子邮箱 20130620@hhu.edu.cn